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金昌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金昌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03-13 14:46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4-03-13

永昌县、金川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金各单位: 

  《金昌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金昌市人民政府 

  2014115 

 金昌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规划 

    

  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科学发展,全面提升金昌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国家验收组历次检查验收反馈意见建议及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西部标准)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措施,构建更加完善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目标任务 

  按照“巩固强项、提升弱项、补齐缺项、提质增效”的方针,坚持立足西部,瞄准东部,创新发展,积极构建具有金昌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5年,市、县(区)新建场馆全部高标准建成投入使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数量更加充足,质量更有保证,品种更加丰富;公共文化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数字化更加普及,信息化网络支撑更加有力;以效益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激励与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公共文化组织领导更加有力,部门分工更加明确,社团作用更加重要;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充实,水平显著提高,专业构成更加合理;公共文化理论研究取得新成果。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公共文化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    

  1.进一步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金昌大剧院设施设备配套步伐,2014年春节前投入使用,春节期间为老百姓提供歌舞、曲艺、音乐、电影等文娱活动。加快市图书馆、博物馆、县、区“三馆”建设步伐,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内部装修、布展、设施设备配备任务,2014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完成市传媒中心主体建设任务,力争2015年底前投入使用。充分利用金昌市文化中心大型文化基础设施优势,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市文化馆服务功能。 

  2.进一步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步伐。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完成创建期间未投入使用的3个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20147月前全部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中心设施配套,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标准化水平,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同时,在人口聚集的中心村和社区,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按照国家一级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深化乡镇、村文化阵地建设,2014年,完成12个乡镇50个中心村“乡村舞台”建设任务,2015年,完成100个村“乡村舞台”建设任务,2016年,全市实现全覆盖目标,全面提高农村文化整体水平。 

  3. 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运行管理力度和资源整合工作,科学规划布局,丰富场馆内涵,不断提高利用率和共享度。进一步明确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引入市场化管理手段,建立以效益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激励与保障机制,创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机制、办法和实现途径。建立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高雅艺术演出补贴等措施和做法,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的参与率。 

  (二)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 

  1. 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范运行管理力度,强化数字资源建设,不断延伸服务功能,拓展农村基层培训领域,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科技、文化、技能水平。 

  2.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标准化建设。加快人员配备和设备配套步伐,加强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已建成的电子阅览室功能,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内容健康、服务规范、环境良好的公益性互联网服务。建立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为一体的统一检索和服务平台,使全市数字资源覆盖城乡,营造良好的数字服务环境。 

  3. 全面推进数字文化建设。抢抓“智慧金昌”建设机遇,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建设。同时加快对全市图书、艺术、美术、音乐、文博、书画等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4.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广泛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在市、县(区)公共图书馆及部分城市社区实施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实现通借通还。 

  (三)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品质 

  1.持续发挥好已形成文化活动品牌的作用。每年坚持举办春节文化活动月、广场文化艺术节、少儿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切实发挥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作用;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大力开展百姓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书香镍都全民读书活动和民俗民间文化展演、小戏展演、红歌比赛、广场健身舞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努力实现乡镇“一特(色)数品(牌)”和村(社区) “一村(社区)一品”文化活动品牌,在全市形成年年有主题,月月有展赛,周周有演出,天天有活动的生动文体生活局面。 

  2.持续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依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持续打造骊文化国际旅游节中国甘肃循环经济国际博览会,开展好青少年国际生存训练营活动,做好永昌县字灯会民俗文化基地建设。进一步规范群众文艺团队建设,到2015年底,共培育形成不同类型的群众文艺团队200支,实现群众文艺团队向制度化、规模化、常态化方向发展。加强文艺作品的创作,两年内创作出一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加快《骊神韵》、《汗血马》等剧目编排,力争早日实现商业演出。 

  3.持续开展送文化活动。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支持金悦演艺公司、金川公司艺术团等文艺演出单位,向全市乡村和社区送文艺演出,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实施城市援助农村文化建设,组织实施城乡文化“结对子”活动,深入开展文艺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地、进军营、进学校)活动。广泛发动各级文化、教育、老龄、残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面向特殊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送文化活动,坚持举办好“老年文化艺术节”、“残疾人文化艺术节”、“外来务工人员艺术节”等较大规模的活动,满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努力打造送文化活动品牌。 

  4.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引进工程。继续参与“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和“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馆)文化志愿者服务走基层活动;加强与国家、省级艺术院团(馆)业务沟通与联系,适时引进一批高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走近寻常百姓生活,利用国家级、省级优质文化资源,丰富公共文化活动项目和内容,提高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文艺鉴赏水平和能力。 

  (四)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 

  1.深入实施公益文化普及工程。持续做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增加免费开放项目,延长免费开放时间,扩大免费开放空间,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全市公共图书馆(室)图书藏量突破100万册,人均达到2册以上,图书流通率达到0.6册,年人均新增图书超过0.2册,人均到馆次数超过0.7次。全市文化馆每年免费为群众演出、举办较大规模文化活动20场以上,各级博物馆每年举办较大规模讲座、培训、巡展等博物馆文化活动不低于12项,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开展演出、展览、培训等文化艺术活动12次以上,各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每年开展各类文体活动8次以上。 

  2.深入实施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深入实施广播电视地面数字覆盖工程和“户户通”工程及流动文化服务工程,到2015年底,全市数字电视转换率、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全部达到100% 

  3.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工程。充分发挥市图书馆、文化馆、金悦演艺公司流动服务车作用,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图书借阅、演出、展览、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确保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低于30次,文化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少于20次。 

  4.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确保全市每个行政村平均每月放映一场数字公益电影的基础上,完成全市12个乡镇固定电影放映点建设,选择条件较好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建设小型数字影院,开展农村乡镇数字影院建设试点。新建永昌县、河西堡镇数字影院,完善城市影院建设布局。加强学校电影公共服务工作,确保每个学期为中小学生免费放映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制定和实施公共文化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对符合我市急需紧缺高层次引才计划的优秀和特殊公共文化专业人才给予政策支持。以所在区域服务人口为依据,按照相关标准配齐市、县(区)“三馆”人员编制,不断优化文化队伍结构。逐步实行相关专业人才职业资格制度和晋升制度,鼓励文化干部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认证。科学制订文化干部学习培训计划,市级依托党校、驻金高校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立公共文化从业人员培训基地,每年培训200名以上文化业务干部,并选派一定比例的人员参加省级以上文化干部培训。县、区每年开展一次乡镇、社区文化干部轮训。动员、鼓励各方面人才成为文化志愿者,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企业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等公益文化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服务。 

  (五)加强公共文化制度设计研究 

  1.修订完善创建期间形成的制度文件。在实践中对已经形成出台的各类制度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修订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明确设施的公共性质,明确监管主体,明确服务规范,防止随意改变用途和性质。按照中央和省上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修订“三馆一站”管理办法,出台管理细则,加强岗位制度建设,确保各类场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参照“三馆一站”管理办法,结合《金昌市加强村文化室和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管理工作意见》实际执行情况,制定出台金昌市村(社区)文化室(中心)管理办法,加强设施设备管理运行力度,强化对享受政府补贴管理员的管理手段和措施,确保村级文化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强化数字信息文化服务制度机制建设,到2015年底形成一批数字信息文化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志愿者协会及其他社会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使参与服务社团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充分保障。  

  2.促进现有制度设计研究成果转化。按照出台的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几项政策性文件,依据公共文化服务总体规划及潜在的社会认购需求,编制地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手册,同时,以“政府引导、项目引领、企业参与”的方式搭建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项目洽谈会”、“项目签约会”等形式,组织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探索建立项目实施反馈、测评、汰选机制及区域内各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公约,不断提升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及质量,不断完善制度设计研究成果。加大镍都文化使者保障机制建设研究,确保镍都文化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3.做好未来三年制度设计研究工作。针对示范区后续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充分消化吸收历次国家和省上验收组所提意见建议,在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化、社区群众文化自乐班规范管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公共文化机构管理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建设、公益性文化单位考核机制及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等方面,切实做好后续制度设计研究工作,确保实现“软硬件建设并重、政策研究与实践推动并重、点线面结合并重”的要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示范区创建指挥部机构不撤、力量不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文化自觉,大力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继续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推动落实、部门联动共创、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基层后续建设目标任务,切实加强目标责任管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完善投入机制。继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市、县(区)两级财政设立稳定的文化发展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机制。确保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文化支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市、县、区各级建设项目和建成后运营经费由各级政府负责,市政府对达标的建设项目和工作突出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补资金,并以此为契机,重点加强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确保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考核监督。规范运行已建立的考核评估体系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实行目标绩效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之中。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乡镇、村(社区)监督考核力度,建立市级抽查考核、县区年度考核的管理办法,切实规范基层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和运行。

  (四)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及时报道我市示范区创建形成的典型经验,尤其重视国家层面和省级以上媒体的宣传工作,为全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适时召开全省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全省范围内打响金昌牌。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其他省区创建城市的交流,结合金昌特色文化,开展以大舞台、大讲堂、大展台为主要形式的工作交流和区域文化联动,不断提升我市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