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交流材料—吉林省长春市
发布时间:2014-04-04 10:47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4-04-04

以改革为动力  以群众为主体

持续深入地巩固和扩大示范区创建成果

    长春是吉林省的省会,地处东北平原中央,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与金融中心,辖631县,幅员面积2060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906平方公里,总人口767.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62万人。

长春虽只有200多年建城史,但文化积淀丰厚,特色鲜明,尤其以汽车、电影、雕塑文化闻名全国。多年来,尤其是我市获得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繁荣和发展长春文化的一个历史机遇,作为增强市民自豪感和归属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载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广阔平台扎实创建,科学谋划后续工作。长春成为首批创建城市之后,文化部领导、公共文化司领导、国家专家委员会专家、省文化厅领导一直在关心长春的示范区建设,在国家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克难攻坚,我市公共文化建设面貌和基础发生历史性巨变。按司里的安排和要求,谈几点体会。

一、高端运作、高位统筹,举全市之力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战略,公共文化服务简单地说就是公共财政支撑,满足老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部、财政部实施示范区创建,为我市提供了弥补历史欠账、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一)成立领导机构,健全组织体系。成立由市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任组长,11位市领导任副组长,33个部门和县(市)区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成立相应的创建机构。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明确,创建期内形成的覆盖全域的创建组织工作体系仍将主导示范区后续建设,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形成勠力同心、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的创建局面。

(二)上下联动,真抓实干。创建工作和后续工作纳入市党代会工作报告,市委下发了相关文件。创建期内,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市政府与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签订创建责任状;市人大将示范区创建列为常委会议案,两次专题视察创建工作;市政协召开专题议政会建言献策,成立课题组,深入研究长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6篇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并结集出版。当前,市政府正在组织编办、财政、建委、人社、园林、地铁公司、文化、工青妇、体育等部门拟定后续创建规划。

(三)加强督导检查,落实创建责任。召开3次全市性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与县市区及相关部门签订创建责任状。成立制度设计研究、文化惠民、示范区宣传、设施建设和资金保障4个专题组、5个推进小组,深入各创建单位督导,形成周调度、月例会、季总结制度,扎实有效地推进创建工作。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的问题

创建过程中,我市坚持普遍达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采取“政府推动、项目拉动、制度撬动、典型带动”的方式,全面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有效攻克了一些长期制约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基础设施不达标是制约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瓶颈之一,创建前文图两馆仅有10个达标。为突破这一瓶颈,启动了市直两个艺术馆新馆建设和市直两个图书馆改造工程,各县市区通过新建、置换、购买等多种方式,推进两馆、文化站(室)建设。现在,全市24个文图两馆全部达标,综合文化站也由原来的27个增加到97个,实现全覆盖。

(二)基层文化队伍编制得到落实。在编办、人事等部门的积极努力下,通过调整其他系统人员编制,全市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总数由80个增加到501个,全市347个社区配齐了文化专干,全市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享受财政补贴的文化辅导员。

(三)公共财政投入大幅提升。全市各级财政用于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资金15亿元,文化惠民经费大幅提升,将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市、县(区)两级财政预算,城区年人均1元、农村年人均0.5元的群众文化活动经费,“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得到落实。市直两个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由700万元提高到1200万元。

(四)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开展了广场文化活动、公共图书馆讲座等群众文化活动,“情暖万家”公益巡演、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等公益文化活动,电影节、书博会、文化艺术周、社区艺术节、农民文化节等文化会展节庆活动,创新内容和载体,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让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建设新成果。

三、坚持标准、因地制宜,让广大群众均等地享受到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

示范区创建工作是阶段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则是长期任务。而且随着创建的深入,我市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建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心也越来越大,就我市情况看,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供不应求与供不适求并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去破解。1月初,全国文化厅(局)会议,再次为我们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一)科学谋划未来发展规划。目前,我们正在按国家的要求,结合长春实际,因地制宜地研究示范区后续建设五年规划。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将是我们的手段,我市未来公共文化的空间布局拟定为“一轴、一带、十个功能区”,实施20个重点公共文化项目是我们的支撑,用蓝图把工作做实。

(二)坚持做好制度性安排。把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做法用制度的方式固化下来,比如财政支撑体系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制度、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等。目前我们仍在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了解整个城市的文化生态情况和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状况,以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制度和规划缺失问题,回应设施建成之后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三)用标准化推动均等化。示范区创建过程中一个具体的做法就是设置了72条标准,较好的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存在的没有业界标准的问题。因为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均等化,就会出现新的不均衡。当前,国家正在抓紧制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规范标准,我们将密切关注这一过程。我们将实现标准化服务示范项目,设置引导资金,由各县市区和直属单位申报,审核合格后给予创建资格,通过几年时间,力争实现服务标准化。

(四)加快资源整合。一是整合内部资源。比如原来在出版系统的农家书屋、在广电系统的公益电影放映。二是整合外部资源,比如组织、宣传、教育、工会、体育等。目前我们正在考虑建立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实现基层文化资源共享。

(五)建立社会反馈机制。老百姓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需要我们去开展什么样的文化活动,我们无从知晓,只能是闭门造车,导致供不适求。深入研究群众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适宜对路的文化产品,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和群众的满意度,服务效能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大问题。如何破解,我们将采取一些措施:如,建立供需对接平台,知道群众所需;建立反馈和评价机制,知道社会和群众的认可度、满意率;建立考核机制,督促指导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改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按标准建设、按规范服务。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群众的意愿反映上来、落实下去,力求供给精准。

长春市作为国家的首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很多地方不如其它城市,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完善,尤其是要把这次培训会议的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我们的后续创建规划。创建是阶段性的,建设是长期的。我们将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打好文化发展、文化改革、文化惠民三张牌,在省文化厅的领导下,巩固创建成果,做到力度不减、投入不减、热情不减,早日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