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为充分展示近年来美术创作的优秀成果,彰显中华文化精神在当代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进一步推动美术事业繁荣发展,文化部和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于“九艺节”期间5月10日至5月25日在广州市艺术博物院隆重举办了“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取得了圆满成功。在16天的展期中,共接待全国各地的观众10.6万人次。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创新办展思路,汇集名家名作,各界反响积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创新办展思路,打造国家级美术展览 在部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大胆突破以往的办展思路,将展览定位在面向全国美术界、代表当今美术创作最高水平的国家级美术展览,以显示国家级美术展览的权威性、导向性、学术性和公正性。在参展作品的选择上,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创造性地采取了推荐和重点邀约相结合的方式。两种方式的结合,有效地避免了以往美展中的弊端,不仅为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很好地团结了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和创作实力雄厚的中年艺术家。
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办展思路的创新,汇集了目前国内优秀的艺术家纷纷参展,其中有吴冠中、黄永玉、孙其峰、杨之光、方增先、刘文西、范曾、刘大为等著名国画家,靳尚谊、詹建俊、朱乃正等著名油画家,以及徐匡、李焕民、宋源文、广军等著名版画家。300多位著名艺术家参展,囊括了我国国画、油画、版画艺术门类中最优秀的艺术家,使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真正成为目前政府主办的最高规格、代表美术创作最高水准的美术展览,对推动全国美术创作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严格艺术标准,美展彰显中国风格 全国优秀美术作品的又一创新是不设评奖,参展即视为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褒奖和肯定。由文化部组成的展览艺术委员会负责参展作品的评审工作。本着严格的艺术标准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原则,无论是各地推荐的艺术家还是艺术委员会特邀的艺术家的作品都必须经过艺术委员会的评审才能参展。艺术委员会的专家们不辞辛苦、尽职尽责。尽管很多著名艺术家都是艺术委员会特邀参展的,但他们都很谦虚地接受艺术委员会的建议,拿出自己的佳作参展。已经86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近年来已经很少参加展览,这次他特意挑选了自己的新作《朝发辰阳》参展,该作品画面色彩艳丽、技法纯熟,显示出黄永玉先生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著名画家刘勃舒先生尽管病体初愈,却为展览送来了新作《奔腾》,令人感动。
本次参展的326件作品,较全面地体现了近年来中国美术创作的新探索和新成果,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反映了火热的社会生活、人民的精神风貌以及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进步。艺术家们以紧扣时代脉搏的敏锐笔触,创作出属于当代中国的优秀艺术,不仅能够唤起广大观众对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切感动和强烈共鸣,而且也在探索美术创作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道路上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社会反响积极,人民群众共享美术创作的丰硕成果 展览举办期间,正值广州连降暴雨。然而恶劣的天气没能影响观众参观展览的热情。广州艺术博物院陈伟安院长表示,这是他担任院长以来该院参观人数最多的一个展览,观众量同比增长幅度达到460%。观众中不仅有慕名而来的市民,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团,还有各大院校、中学、小学的学生。在展览现场,临摹、写生的学生几乎坐满每个角落,展览为他们提供了近距离学习名家名作的难得机会。美术院校老师带着学生们,边参观边讲解;许多家长带着孩子,细细观摩;更多的观众拿着笔记本,边看边记,希望能把这些难得一见的精品佳作都一一记录。观众们纷纷表示,展品如此丰富,且件件精品,幅幅佳作,令人目不暇接。一位外地观众带着学画的孩子途经广州,参观了展览,兴奋不已,激动地表示,能够赶上这样一个好展览,一次看到如此多的名家力作,真是非常幸运。
为满足广大市民参观展览的要求,广州艺术博物院调整延长了参观时间,制作了网上展览厅,让更多的观众能够通过网络体验虚拟的3D效果展览。
周密组织协调,团结美术界共襄盛举 为确保完成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任务,部领导在展览策划之初,就明确提出要更广泛的团结美术界的力量,汇聚人才、整合资源,使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真正成为面向全国美术界的展览。因此在展览的组织筹备过程中,文化部不仅组织制定了包括评审规则、工作程序在内的一系列工作要求,通过严格的工作程序保证了展览组织筹备特别是评选等各项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公正性;同时要求全国各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参与作品推荐,广泛动员和团结包括总政、美术家协会、美术院校、美术馆、画院、专业团体在内的各方面的美术力量以及新闻媒体共同参与展览的组织筹备和宣传报道工作。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展览的承办单位之一,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集全院之力投入到展览筹备工作之中,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作品评审承办工作、画册编辑出版、展览设计等各项任务,并与各方面的美术力量保持和谐、融洽的合作,有力地保障了展览的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