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动态
第 6 期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改革指导处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2011年9月19日
※部委动态※
雒树刚出席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干部职工大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调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出席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干部职工大会并讲话。雒树刚指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要抓住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有利契机,加强与各类出版单位和有关文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扎实做好股改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充分发挥好成员单位的积极性,优化配置,加强整合,使集团公司资源优势不断产生放大效应;要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跨国经营,努力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要学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业态,大力发展网络出版、数字出版等新业态,努力占领出版业发展制高点;要进一步推动管理创新,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企业的先进经验,切实加强集团公司内部管理,在建章立制和抓制度落实上下功夫,真正做到靠制度、靠管理促发展、兴事业、强实力;要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出版传媒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来源:中国图书商报9月16日讯)
※地方动态※
广州市属转制文艺院团优秀舞台剧目全国巡演反响热烈
广州市8家市属文艺院团近年来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大大解放了演艺生产力,涌现出一批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文艺精品。目前,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新局正组织市属转制院团12台优秀舞台剧目和5台动漫人偶剧目在全国46个城市开展160多场巡回演出。巡演所到之处,各地观众反响强烈,在杭州、宁波、上海等地,芭蕾舞剧《天鹅湖》大部分场次上座率在80%以上。动漫人偶剧《猪猪侠之天使奇遇记》演出34场,票房达520万元;《喜羊羊之三个愿望》演出18场,平均每场上座率达到85%,票房达430多万元,还多次出现当地演出商要求加场的情况。(来源:广州日报9月16日讯)
重庆演艺集团《巴渝风》全国商业巡演受好评
9月初,重庆市曲艺团、民乐团原创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巴渝风》启动全国商业巡演,在广东、内蒙古、山东等地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此次音乐会一改传统民乐曲目“当家”的模式,借助重庆曲艺曲牌、曲调,大量融入川剧、歌剧的艺术手法,在演出的每一站还选取当地的民歌民谣,排练出当地观众耳熟能详的民乐节目,获得良好反响。《巴渝风》出品方重庆演艺集团总裁张乐表示,在传统的院团模式里,重排练,而轻创作、市场,就像“橄榄”一样两头小中间大;而《巴渝风》则强调创作与市场,实现了“橄榄”到“哑铃”的转变。下一步,重庆演艺集团将携旗下的重庆市曲艺团、杂技团与保利院线深度合作,计划在东部沿海一带举办更多巡演;把国内市场做大的同时,用“民乐伴奏杂技”的联袂演出方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来源:重庆日报9月16日讯)
※改革聚焦※
致公党中央召开文化体制改革专家座谈会
致公党中央近日召开“文化体制改革专家座谈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征集党内专家意见建议。座谈会上,来自致公党中央文化专委会的9名专家分别围绕加快文化团体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培育扶持文化产业骨干企业、细化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政策等内容作了发言。据悉,致公党中央将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凝聚党内专家集体智慧,不断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致公党中央希望有关方面制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的制定工作。(来源:人民政协报9月16日讯)
遵义市文工团转企改制获得新发展
贵州省遵义市文工团是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文艺团体,在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大潮中,遵义市文工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10年6月,遵义市文工团转制成立遵义市歌舞剧团有限公司,2010年底,遵义市歌舞剧团有限公司与江苏大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组建“遵义市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合作引资6000余万元打造遵义市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今年,遵义市歌舞剧团有限公司以“政府买单、群众参与”的方式举办“激情广场——红歌之星选拔赛”等大型文艺活动,使公益文化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来源:贵州日报9月19日讯)
※产业发展※
2011中国文化产业30人高端峰会召开
2011中国文化产业30人高端峰会于9月17日在朝阳区规划艺术馆召开。会上,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指出,现在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机,为推动产业发展,政府部门应注重投资、内需、出口三个方面的拉动。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在今后的20到30年内,中国的文化产业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政府管理部门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例如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就不能仅封闭在文化圈内,工作会涉及与财政、税收、科技、土地、金融等多领域的合作。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论证了实现“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核心、重点与目标。范周指出,文化产业倍增的核心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撬动发展的杠杆,调动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创智型产业研发投入的倍增推进科学发展,实现文化发展效益的倍增;重点是通过创新优化服务的方式,丰富文化服务的内容,拓展文化消费的载体,实现服务的倍增;最终目标是以文化富民为诉求的收入倍增。(来源:新华网9月19日讯)
江苏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近年来,江苏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网络科技研发应用”、“动漫文化体验旅游”、“动漫内容博览交易”、“绿色网游电子竞技”于一体的世界级动漫游戏体验博览中心“常州环球动漫嬉戏谷”是江苏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最新成果。相比于一般的游乐园,嬉戏谷更加注重将现代数字娱乐科技与互动技术相结合,把动漫虚拟场景搬到现实中来,目前,近千个全球优秀动漫品牌衍生产品已在这里集中落户,亚洲最大的动漫游戏衍生产品商业街轮廓也初步显现。据悉,江苏文化产业因为科技元素的融入而快速发展,已基本形成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演艺娱乐等优势文化产业门类。2009年,江苏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40.85亿元,比上年增长40.91%;2010年,江苏对外文化贸易进出口总额937.8万美元,首次实现贸易顺差137.6万美元。(来源:江苏经济报9月19日讯)
※基层之窗※
周至县剧团:贴近群众胃口 每年演出800场
1984年,陕西省周至县对县剧团进行重组,剧团不再由县财政供养,开始实行自主经营,2010年,剧团完成转企改制。剧团坚持面向基层,主动寻找市场,把演出范围延伸到陕西、甘肃、宁夏等地乡村。为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剧团1999年办起了80多人的演员训练班。2004年,剧团从中选出40名优秀学员成立演出二团。目前,剧团已拥有两个演出团共130多名演员、两套戏剧服装道具设备、60多本大戏和几十个折子戏。在传统秦腔表演之外,剧团还创作了一台融歌舞、小品、快板、杂技、魔术、武术等不同表演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节目。为赢得市场,剧团投资20多万元修建两个排练厅,并先后投资80多万元更换舞台灯光、音响、道具,每年投入10多万元用于演员艺术培训,有偿征集优秀剧本和聘请名导编排新剧,推出大量贴近群众胃口的剧目,年平均演出场次由原来的400多场增加到现在的800场左右。(来源:新华网9月16日讯)
主编:叶晓新 责任编辑:荣文汉 联系电话:5988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