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动态
第 49 期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改革指导处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2012年3月6日
※本期提要※
1、政府工作报告促文化发展
2、文化部召开代表委员会议
3、农村文化建设助和谐融洽
4、文化设施要三分建七分管
※要闻摘报※
温家宝: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来源:新华社3月5日讯)
※部委动态※
文化部向部系统代表委员通报文化工作
3月1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部系统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党组书记、部长蔡武通报了2011年文化工作进展以及2012年重点文化工作安排。他指出,2011年,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开创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蔡武表示,2012年文化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着力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快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强规范与促进发展并举,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完成文化系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努力推动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以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契机,努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对外及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着力壮大文化艺术人才队伍,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来源:文化部网站)
文化部“公共文化基层行”新闻采访报道活动启动
2月28日,“公共文化基层行”新闻采访报道活动在文化部启动。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杨志今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承萱介绍了“公共文化基层行”活动基本情况,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于群介绍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等有关情况。活动将结合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和文化馆(站)、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开放的督查工作,于今年3月至7月开展。新闻媒体将全程参与,行程遍及全国31个省(市、区),以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为报道重点,全面报道十七大以来各地在公共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经验和做法。(来源:中国经济网2月28日讯)
※地方动态※
欧阳坚:千方百计加快农村文化建设
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近日在《求是》刊文指出,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解决好当前农村中信仰、道德问题的需要,是促进村民关系和谐融洽的需要,要千方百计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为实现乐民、育民和富民这三大目标,应采取以下六项措施:一是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创作生产和采购配送农民喜爱、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三是鼓励开展各种生动活泼、格调健康的文化活动。四是鼓励和扶持在文化资源富集、靠近旅游景区和交通便利的农村发展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文化产业。五是为农村输送文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六是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来源:《求是》2012年第5期)
※两会专栏※
赵洪祝:文化设施“三分建七分管”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指出,近几年来,浙江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五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但从浙江省公共文化设施总体情况看,目前只能说已经建成了“网状”体系,还没有形成“网络”布局。要继续坚持“眼睛向下、重心向下”的工作思路,把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和街道社区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基层文化阵地网络建设,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文化设施是“三分建七分管”,随着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侧重点要逐渐从“建设”转移到“管理”与“使用”上来,突出服务能力、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制度规范等“软件”建设,充分发挥已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来源:光明日报3月4日讯)
邓宝金:文化也需“经纪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文联副主席、济南市杂技团团长邓宝金认为,在文化市场培养方面,单纯的要求政府买单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政府投入只能用来买演出,但是难以做市场。以杂技团为例,即使政府给了钱,让剧团在某个城市演出,如果没有推销机制、营销机制,即便是无偿的演出也不一定是社会需要的,观众喜欢的。要让演出市场建立起来,让观众队伍成长起来,关键还是要成立专业的营销队伍。目前,在传统文化产业中,专业的营销团队非常少,有的地方几乎没有。她建议,像杂技团这样的传统文化产业,要像配备演员经纪人那样,设立演出的对外推销机构,并建立营销长效机制。(来源:大众网3月4日讯)
※一家之言※
曹晓宁:低价政策有利于文化消费习惯的养成
近日,北京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晓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很多国内演出目前只为政府采购和大型活动存在,平时没有市场。就北京演出业总体来说,票价总体太高,老百姓看不起,“有价无市”的情况普遍存在。推动文艺院团走市场,票价补贴等方式有一定拉动作用,但是也要取决于这种“低价政策”有没有持续性,能不能防止被钻空子。降价长期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美国百老汇、加拿大太阳马戏团每年在全世界有巨大的利润,是因为很多国家的民众已经养成了周末看文艺作品的习惯,而国内民众的文化消费习惯还没有养成。(来源:中国文化报3月3日讯)
欢迎将相关素材和意见建议发送至邮箱:ggfzdt@126.com。
主编:邹一鸣 责任编辑:雷闪闪 联系电话:5988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