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江苏
江苏
南京:文学赋能城市 诗意晕染旅途
发布时间:2021-01-08 09:36 来源:中国旅游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2021-01-08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天下文枢、中国四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城市印象“关键词”,总与历史文化紧密相连。2019年10月31日,南京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办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文学之都”称号。擦亮“文学之都”新名片,用文学为城市赋能,让旅途更有诗意,南京做出了一系列探索。
  文学之都活力四射
  在江苏省美术馆、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夜读”南京;到大报恩寺、瞻园等景区看实景演出;到南京图书馆24小时书店、“二楼南”书店、24小时美术馆等场馆读书、看展……如今,文都南京的“打开方式”越来越多样。除了常态化的体验,以成为“文学之都”一周年为契机,2020年10月,南京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2020南京文学季”活动,文学季设置“行走文都”“戏剧文都”“书香文都”“创作文都”四大主题篇章,举办了百余场文学体验活动,让市民游客在南京感受文学的魅力。
  文学季期间,85岁的大华大戏院重启,与南京大小戏院剧场共同为市民游客带去《惜·娇》《鉴证》《凤凰台》等60余部近百场演出,吸引超过6万人次前往观演。南京市各大图书馆及高校社团、阅读空间开展了包括“书服到家”“你选书,我买单”“朗诵者”等活动,为广大读者提供便捷服务。此外,还开展了“全球助盲声音传递活动”“青春文都为宁写诗”“2020文学之夜”等活动,通过为盲人读者朗读、邀请学生以“三行情书”的方式撰文记录南京、邀请文学大咖演讲、重启“青春文学奖”鼓励创作等,彰显文都魅力,培育新兴写作力量,为“文学之都”输入新鲜血液。
  “2020南京文学季”还有专属APP,市民游客通过“NICE文都”APP,可一键获取南京文化地标、历史典故、演出票务、“宝藏”景点、折扣券等信息。而即将上线的“文都地图”小程序,则集文学历史、人文地理、数据分析、城市场景、AR交互、弹幕实地打卡等功能于一体,用户不仅能一键获悉“历史上最早的文学专科学校在哪”“‘诗仙’李白在南京留下了哪些足迹”“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在哪里写成的”“500米龙蟠里,如何能获得‘诗巷’的美誉”等与南京紧密关联的文学知识,还可以在线“云”游览南京,或定制专属文化线路,趣味十足。
  以旅彰文风光无限
  “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再是吃饱、吃好的问题,拥有大量闲散的时间,怎么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呢?文化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在2020第三届中国南京国际登高节期间,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馆长马未都从古诗词着手,为南京市民游客带来了“重阳文化分享会”。
  正如马未都所说的“文化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南京旅游因此风光无限。
  近年来,“听历史·游南京”长江岸边说六朝系列音频故事在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平台“南京文旅”上持续更新,深受网友喜爱。2019年举办的“金陵菜”主题厨艺大赛,将《随园食单》《红楼梦》中对金陵膳食的描述变为现实佳肴,用菜肴讲述张学良与“少帅坛子肉”、胡小石与“胡先生豆腐”“美人肝”等历史名人在南京留下的美食佳话。
  2020年,融入文化内涵的南京旅游产品更加丰富。
  中秋佳节,清代甘熙《白下琐言》中记载的、明朝鼎盛一时的“笪桥灯市”,重现南京熙南里街区,“没想到南京还有过‘笪桥灯市’,真是长知识了!”南京市民李女士说。在明孝陵蕃息300多年的“长生鹿”重现孝陵,10月1日起,南京明孝陵景区梅花谷内每天有10头配备GPS定位器的梅花鹿漫步其中,与游客亲密接触,“深林见鹿踪”的远古风雅再现,“撸鹿”更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主题课程走进课堂,持“‘文学之都’南京探索护照”,跟着诗词穿越南京1800年文脉,打卡乌衣巷、凤凰台等景点,随着《红楼梦》《儒林外史》品“金陵味道”,各类主题课程引导孩子们“重游”家乡。
  重阳佳节,第三届中国南京国际登高节于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举办,古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幕府登高”再现,市民游客着汉服登高“辞青”,赏菊花、插茱萸、画团扇、品美酒,文化气息浓郁。南京市民陈女士陪同年过八旬的母亲登高,颇有感触,“一路上年轻人向我们问好,还给老人家送了花,看到年轻人对老人的尊敬与关爱很感动,我觉得他们比眼前的风景更美!”
  创意IP打造品牌
  谈及IP打造,“2020南京文学季”IP形象“金陵子”与“宁好鸭”的设计者二乔先生认为,一个IP从诞生到成熟,需要做好产品、内容、营销、宣广、授权等工作,形象设计只是第一步。
  为打造“文学之都”IP,南京制定出台了《南京“文学之都”建设规划纲要(2020-2023)》,确定了发展目标:到2023年底,南京基本建成全国引领、全球知名、具有广泛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文学之都”,逐步形成文学交流互鉴频繁、文学资源要素集聚、文学创作繁荣活跃、文学相关产业发展快速、参与主体多元开放、城市书香氛围浓郁的良好工作格局,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发挥重要作用。
  事实上,南京早已为打造“文学之都”IP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南京先后制订出台了《南京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实施意见》《南京市促进演出市场消费实施办法》《南京市政府补贴文旅展陈消费试点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自2017年起,南京市财政每年落实1500万元文化消费专项资金,补贴演出市场的供给端和消费端。截至2020年9月底,已评选出15批次531台970场政府补贴剧目,补贴比例10%—50%,直接补贴资金4755万元。2018年南京首次设立艺术基金,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资助舞台艺术创作、美术创作、广播影视与文学创作、传播交流推广四大类项目,3年来已拨付资金近1亿元,资助项目334个。京剧《惜·娇》导演李卓群表示,南京戏曲市场培育得非常好,对戏曲工作者支持力度很大,希望未来的新戏都能在南京上演。
  同时,南京通过推出文化遗产之旅、文博科教之旅、古都美食之旅、历史鉴证之旅、养心文化之旅、休闲度假之旅等六大主题线路;全面启动“夜之金陵”品牌打造计划,推出“夜购、夜食、夜宿、夜游、夜娱、夜读、夜健”精品消费线路;持续举办南京秦淮灯会、南京国际梅花节等一系列品牌节庆;不断推进“非遗进校园”传承工作,开展“博物馆+高校”大学生非遗传承实践、“我是小小传承人”等活动,紧紧围绕“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大局,不断提升城市文化氛围,持续丰富“文都”内涵,为孕育“文学之都”IP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袁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