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扎实做好非遗保护利用工作守护人类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3-05-16 13:57 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05-16
  近年来,四川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大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全省非遗保护利用工作取得系列新发展新成效。
  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四川颁布实施《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成渝双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等规划,编制《四川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启动了巴蜀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编制。同时,四川出台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四川开展文旅资源大普查,查明全省非遗资源8098项,对全省54位国家级、205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工作,建设省级非遗档案馆和非遗数据库。同时,进一步加强非遗名录体系建设,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3项、省级1132项,数量居全国前列,实现了省级非遗名录县(区、市)全覆盖。四川成立了高校非遗保护联盟,设立6个非遗研究机构,建成四川省非遗馆,启动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非遗馆建设。全省共建设各类非遗馆196个,非遗传习所534个。
  提升保护传承实践能力。四川完善省、市、县三级非遗保护机构建设,面向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者、项目保护单位开展常态化培训,设立了4个国家级、9个省级非遗传承人群研培院校,培训传承人超过2000名,四级培训体系不断提升非遗传承主体的传承实践能力。四川提高了省级传承人传习补助经费标准,加强动态管理,推动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传承有序的传承人队伍。同时,进一步统筹各级非遗保护协会和专家等社会力量,发展壮大了非遗保护“四支队伍”。
  促进非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四川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设立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公布为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进一步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出10条“非遗之旅”线路,认定171个非遗体验基地,打造竹艺村、川菜博物馆等一批特色非遗旅游目的地,向全球发布809道美食名录。四川建设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8个,出台具有“含金量”的政策推进非遗工坊建设,设立了非遗工坊969家,并举办了3届四川非遗购物节,累计4.56亿人次参与,实现销售额6.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