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浙江省文化系统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已形成品牌的文化惠民活动相结合,深入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扎实开展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一是立足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定点式”结对子种文化。去年以来,全省文化系统以“结对子 种文化”的方式面向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定点式文化帮扶, 实现了全覆盖式的“点对点”群众文艺辅导。通过整合省级文化系统资源,推出了省级文化系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服务“菜单”,涵盖了相关省级文艺院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图书馆、省文化馆、浙江美术馆、省非遗保护中心等13家省级文化单位的69项服务内容,包括演出、展览、辅导、诵读、讲座、艺术鉴赏、文献读物提供、数字资源服务等类别,受到全省各地群众的欢迎,共有9个市点单1627项次。各级文化部门制订推出了农村文化礼堂服务供给“菜单”,共1708项。省属艺术团体围绕中国梦、美丽浙江、五水共治等主题,赴农村文化礼堂开展越剧、曲艺杂技和歌舞等演出辅导活动110场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组建戏曲、话剧、舞蹈、美术、放映、文鉴等7支小分队,利用暑假为全省各农村文化礼堂送去话剧小品、舞蹈、音乐、越剧等节目演出30余场次,开展戏曲、越剧表演、声乐和器乐、排舞、健身舞等指导27场次,到农村文化礼堂举办戏曲、越剧表演、声乐和器乐、舞蹈等培训19场次。
二是面向特殊群体开展“定人式”结对子种文化。组织文化志愿者、专家辅导员走进贫困山区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艺术类系列免费培训,将文化良种送下去。发起文化企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开展赠送乐器、书籍、公益演出等活动。省文化馆走进天成教育集团、浙江省盲人学校,用文化的力量助力外来务工者子女、视力残障孩子茁壮成长。绍兴图书馆在原有“走出馆门送服务”的基础上,变“送书下乡”为“种书在乡”,与社区、学校及社会团体结成对子,特别结对偏远地区小学、聋哑学校。金华市少儿图书馆结对山区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推出“小橘灯”公益讲座,播撒下阅读火种,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开展40多个场次的小橘灯公益讲座活动,惠及青少年人群12000多人次。
三是契合当地实际开展“定单式”结对子种文化。文化惠民“耕山播海”免费培训活动,面向全省18个山区和海岛县(市)的群文骨干和基层乡镇文化干部开展业务辅导与教学,深受好评。随着文化扶贫“深耕细播”力度加大,专家团平均每地“耕播”两次以上,每次不少于4项培训项目,直接培训对象已超2万人。目前,“耕山播海”系列活动已形成基层点单、双向选择、按需排课、照单请师资的运作模式。“耕山播海”活动促进了全省民间文艺保护和发展,磐安山乡的农民铜管乐队、景宁的畲乡歌舞、泰顺的民间灯舞、江山的村歌、遂昌的汤显祖文化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各地文化部门和基层文艺骨干结对子,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各级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单位抽调骨干力量、专业人员深入社区,为基层单位进行文艺辅导,实行广覆盖的“点对点”群众文艺辅导。各级文化单位抽调骨干力量、专业人员深入社区,根据为基层单位进行文艺辅导,实行全覆盖式的“点对点”群众文艺辅导。杭州市文化馆针对百姓需求推出了演出、培训预约配送服务,丽水市文化馆推出了“文化订制”行动,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建立了“淘文化”网络平台。契合当地实际推出的“定单式”结对子种文化硕果累累,“丽水乡村春晚”“村嫂摄影队”“辣妈宝贝”“巧手妈妈团”“蟹浦农民画”等一批文化品牌已经形成。嘉善洪溪村的“辣妈宝贝”去欧洲进行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推动浙江文化走出去。(来源:浙江省文化厅)
上一篇: 浙江图书馆积极稳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 |
下一篇: 浙江金华市以民为本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普惠新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