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浙江
浙江
浙江德清县“四个突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15-04-09 10:14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5-04-09

  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浙江德清县不断创新投入方式、运行机制和供给主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硬件设施上突出三级联建,完善了“设施网”。 

  着眼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参与文化,推进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县级已建成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四大群馆,文化馆新馆已于去年11月份动工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镇、村文化设施建设,每年排出和建设一批文化项目,已新建(改建)乡镇文体中心6个,总面积3万平方米,文化街景15个,100%的行政村有文体室,新建成48个多功能的农村文化礼堂,在建设过程我们更加重视管理和使用,出台了《德清县文化礼堂长效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建立常态督查机制。 

  二、文化活动上突出全城覆盖,打造了“服务圈”。 

  针对基层文化活动低、小、散的情况,加大活动创新、项目创新、载体创新力度。内容上全覆盖,创新推出 “周周有约广场文化活动、春晖讲堂、村落文化节、走读德清等品牌活动,把活动形式从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拓展到讲座、培训、展览、表演健身、娱乐、节庆等,同时根据群众反响和活动效果,每年动态调整,提升一批精品节目库,保证了活动的质量和特色,越剧《德清嫂》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并参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一张汇款单》等作品在市第六届南太湖音乐舞蹈节获得556铜的好成绩,获奖总量居全市首位县级每年组织大型文化活动,打造游子文化节、乾龙灯会、新市蚕花庙会等品牌活动,文化走亲、送戏下乡每年演出1007余场,电影放映2050场,乡镇每年举办一乡一品的特色活动。同时,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围绕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展便捷高效的数字服务和流动服务,数字图书馆扩充资源达60TB,访问量超180万人次,加大文化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微信平台开发力度,做好大数据时代下文化工作的宣传和服务推出了流动博物馆、流动图书馆等流动文化设施。 

  三、社会参与上突出政策引导,构建了“创新链”。 

  把社会力量参与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出台了鼓励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活动等意见,做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办文化的主体链,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领域,已经形成三种模式。一是以民办博物馆建设为代表的投资建设型,目前,民间资本投资1800多万元,建成了8家民办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政府适当补贴;二是以民营企业参与运动大型节庆活动为代表的好活动运作型,佐立小贷群星演唱会等10多场活动吸引社会资金1000多万元;三是以义工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为代表的义工服务型文化志愿者团队近20,志愿者近3000名,多次参与文化活动。 

  四、文化人才上突出内培外引,充实了“人才库”。 

  公共文化服务最终靠文化人才去推动和落实,我们始终把人才建设作为重点,以人才来兴文化、办文化、管文化。构建高端人才库,通过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政策,引进10多人,文化系统副高以上职称人才比重达20%以上;构建本土人才库,出台了《德清县民间文艺团队扶持奖励办法》,大力培育业余文艺团队、本土文艺骨干,目前,德清县有2000余名本土文艺骨干,187支业余文艺团队,活跃在文化建设第一线。(来源:浙江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