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各位媒体朋友,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紫禁城论坛”第一届大会的情况。
2015年10月14日,由故宫博物院主办、国内外博物馆界共同参与的“紫禁城论坛”隆重开幕,33位国内外著名博物馆馆长及来宾出席,全球博物馆大家庭欢聚一堂。
此次论坛,国内外博物馆界共同关注“博物馆的传统职能及未来使命”这一命题,以“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公众教育职能”、“博物馆在城市中应发挥哪些作用”、“新技术变革时代的博物馆”作为分组论坛主题,旨在解答当下博物馆发展中的难题,寻求繁荣发展之道。
通过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与会代表们平等对话、充分沟通,结合各自博物馆实际工作,回顾和总结了博物馆的传统职能,探讨了博物馆职能的新发展,同时关注和研究了博物馆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应对措施。期间不仅有博物馆发展理念、观点的交锋碰撞,还有博物馆在公众教育、数字技术应用、融入城市生活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分享。全球博物馆相互启发,彼此借鉴,受益良多。
由于藏品性质、地域文化以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各具特点。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城市的文化呈现出流动性的特征,一座博物馆在输出本土文化的同时,也因异域文化的融入而让本土文化发生了转变。全球博物馆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共性,通过昨天会议的讨论,我们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代表们认为博物馆的公众教育要坚持社会需求导向,进一步满足大众差异化的文化诉求,举办分众化的、有针对性的教育项目,并且教育的普及推广要从“馆舍天地”延伸到“大千世界”,要从教育活动转变为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课堂。在此,许多博物馆还特别提到了在公众教育中对盲人等特殊群体的贴心照顾。此外,代表们还提及文物说明的最佳字数,目的在于以最简练、通俗的文字将博物馆研究成果有效地传达给观众。
关于博物馆与城市这个话题,代表们普遍认为博物馆的性格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其所在城市及其市民的个性。博物馆的地域属性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博物馆有责任突出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并在弘扬传统的同时又引领风尚,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文化空间、文化产品、文化环境和文化服务,融入社会和生活,进一步使博物馆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发展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真正成为影响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正能量。
在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问题上,代表们都肯定了科技的进步对博物馆文物保管、修复,藏品展示,观众参观体验,安全保卫和管理等工作产生的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并认为博物馆间建立共同的数据库或者合作研发数字产品是优化全球博物馆资源、促进博物馆研究和服务水平提升的良好途径。当然,面对数字技术这把双刃剑,一些博物馆馆长也表示了担忧,例如数字技术是否会严重削弱实体博物馆的吸引力从而导致博物馆的消亡,再如技术带来的娱乐化、信息碎片化是否会影响到博物馆的神圣感和传播知识的系统化。对此,代表们认为,要设法增强到访者亲临博物馆的独特体验,同时技术的利用要掌握分寸,不喧宾夺主,不哗众取宠。
同时,无论是国际博物馆协会汉斯-马丁?辛兹主席,还是各个博物馆馆长,都提到了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馆之间充分沟通、平等对话的重要意义,认为全球博物馆在承担增进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理解、让多元文化因交流互鉴而不断丰富的历史使命上,责无旁贷。
故宫博物院作为“紫禁城论坛”的发起方,每五年在故宫博物院举办一届大会。参加本次论坛的海内外博物馆作为“紫禁城论坛”创始成员,可以轮值形式在每两届大会之间举办子论坛,举办地点不限于故宫博物院。闭门会议上还通过了《紫禁城宣言》,代表们分别在宣言上签字。该宣言明确了当下博物馆使命及实现使命的途径,形成全球博物馆界未来发展的共同行动纲领。下面,由我宣读《紫禁城宣言》。
紫禁城宣言:和谐互动 共享文化
2015年金秋时节,全球三十余位博物馆同行相聚紫禁城,共贺故,多元化需求凸显,博物馆发展格局正在悄然改变。欧洲及北美地区博物馆虽仍占主导地位,但亚洲地区博物馆逐渐崭露头角。博物馆的未来使命将是“和谐互动、共享文化”。
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是藏品,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是保存、展示、传播和弘扬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物证。我们要坚持藏品科学保管,夯实博物馆发展基础;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提升博物馆核心竞争力;要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培育博物馆文化影响力。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我们坚持协调的发展,让博物馆融入社会、走进生活,充分考虑博物馆增容扩建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
博物馆是藏品的庋藏所和展示场,更是观众的公共空间和文化场所,架构起藏品与观众的桥梁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发展,让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普通民众,适时改变博物馆单向输出展览的方式,实现博物馆的知识生产和观众的文化体验有机融合。
新媒体技术改变了博物馆的场景设置和信息表达的模式,也丰富了博物馆沟通的手段和途径。我们要坚持创新的发展,让博物馆服务公众的潜力充分释放,利用新媒体技术架构起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第二空间,全方位、多角度、重体验、畅互动地完成文化传播。
当前的全球博物馆业务已是一个开放互动的综合性系统,博物馆关系网络正在逐步构建。我们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推动博物馆馆际合作,积极搭建多维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建立双向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协商专项文化交流议题,以文明对话为桥梁,增进跨国界合作、跨区域互动、跨文化交流以及跨种族理解。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共存与和谐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我们相信,今天的探讨和交流,是为了认识时代,捕捉机遇,努力在共同的议题中谋求合作。我们也相信,明日的实践和合作,必将开启博物馆的新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推动人类文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