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砥砺奋进的五年·文化 > 发展成就
发展成就
湖北:着力为人民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发布时间:2017-10-20 09: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10-20

    

“长江讲坛”是湖北文化建设中涌现的知名品牌。图为2014年5月12日的“长江讲坛”现场。

    中共湖北省文化厅党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金秋时节,荆楚大地好戏连台,第五届中国诗歌节、2017年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等全国性文化盛会先后在湖北举办。这是湖北文化建设的努力与礼遇,更是一种文化作为与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成支点 走在前列”的殷殷嘱托,全面推动文化发展改革。湖北省委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市州党政领导班子考核重要内容,湖北省政府连续四年组织召开全省公共文化建设现场会。湖北全省文化发展改革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文化民生建设取得新进展。

    文艺事业蓬勃繁荣

    2015年中央电视台新年戏曲晚会上,王荔上演汉剧《红色娘子军》选段;2017年,万晓慧率湖北省京剧院再登央视新年戏曲晚会,演出京剧《状元媒》选段……湖北文艺发展成果不断在全国重大演出舞台精彩展示。

    5年来,湖北狠抓艺术精品创作生产,积极承办第二届中国歌剧节、第十一届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展演;坚持办好三年一届的湖北艺术节、地方戏曲艺术节以及楚剧、黄梅戏、花鼓戏等地方剧种艺术节;制定实施湖北省戏曲、京剧振兴发展两个五年计划,大力实施艺术精品创作“四大工程”。京剧《建安轶事》、汉剧《宇宙锋》、黄梅戏《妹娃要过河》、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话剧《台北新娘》等一批艺术精品在全国各个重大艺术活动中取得佳绩。表演唱《敲起琴鼓劲逮逮》、民歌《美酒喷喷香》、舞蹈《哩嘞响》等一批优秀群文节目获得群星奖。48件美术作品先后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扎实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推动并实现全省大中小学全覆盖,走在全国前列,全国戏曲进校园活动经验交流现场会由此在湖北召开。与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建立校地舞台艺术主创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开办楚剧、汉剧和黄梅戏3个后备人才定向班,推动湖北省京剧院与国家京剧院“结对共建”,支持省直和市州11个剧种14个戏曲院团办班,推动戏曲院团形成合理人才梯队。朱世慧、杨俊荣获文华表演奖,5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今年国庆期间,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1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村民自编自导、载歌载舞,乐享幸福生活。像这样的热闹场景,在湖北的很多文化广场能看到。

    5年来,湖北加快推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出台系列政策和举措。积极推进省博物馆三期、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谭鑫培大剧院、省群艺馆新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全省“十二五”期间新建或改建县级以上文化场馆150个,新增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100亿元。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美术馆7个、博物馆214个、公共图书馆112个、文化(群艺)馆123个、文化站127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和服务点4万多个,基本形成了以省、市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县、乡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为基础,各类流动文化设施为补充,覆盖广泛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组织开展优秀剧目基层巡演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送戏下乡”年均演出2万余场次。打造长江讲坛、长江读书节、“文化力量·民间精彩”等一系列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文化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在武汉中国光谷,截至2016年底,集聚各类创意类企业350多家,涵盖动漫、游戏、新媒体、数字出版、网络增值服务、软件开发、创新设计等领域,从业者有8000余人,2016年园区企业共获得12亿元融资。这是湖北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5年来,湖北以开展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创建为抓手,设立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专项扶持资金,加大骨干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培育力度。武汉东湖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8家,评选出1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135家省级示范基地。组织举办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湖北省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利用深圳文博会等重大展会契机加大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上网服务、游戏游艺、歌舞娱乐等行业转型升级,文化部门归口管理的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武汉市、宜昌市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武昌区作为全国4个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地区之一的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全国首家出台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省级实施意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大案要案办理获奖数量名列全国前三位。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明显

    “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截至今年9月底,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修复一年来,以旧址复原陈列和“中共中央在武汉”基本陈列两大展览为主题,策划举办系列红色主题临展,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成为武汉地区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

    5年来,湖北出台系列举措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恩施唐崖土司城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湖北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牵头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和整体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维修保护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荆州熊家冢遗址获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唯一的内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落户武汉,5年4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可移动文物普查采集登录藏品总量位居全国第五。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开展全省博物馆“百馆微展览五进”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在全省全面建立文物安全保护“一处一策”工作制度,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形成强大震慑。文化部和湖北省政府连续共同举办4届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设立了国家级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组织举办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数量位居全国第五。

    对外文化交流影响扩大

    2016年1月21日,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呈献的编钟礼乐《金石和鸣》拉开“2016中埃文化年开幕式”演出序幕。庄严肃穆的钟声,与卢克索神庙古老的石柱“金石和鸣”,奏响人类文明的礼赞,赢得异国嘉宾热烈掌声,也成为湖北文化交流的典范。

    5年来,湖北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围绕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外事活动,实施“荆楚文化丝路行计划”,连续与马耳他、俄罗斯、埃及、韩国等的中国文化中心开展部省对口合作活动,累计投入经费1600万元,组派团组26个424人次。积极参与“欢乐春节”“感知中国”等品牌活动,组派展演团参加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等重大国际文化艺术活动,不断加强对港澳台文化交流,“荆楚文化走世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