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山东淄川以“文化云”为突破口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发布时间:2018-05-30 10:14 来源:山东省文化厅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山东省文化厅 2018-05-30

  2017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创新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工程——淄川文化云(以下简称“文化云”),在公共文化服务上转变供给方式、优化产品质量、提升服务质效,有效回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引领社会思想、推进文明道德建设、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打造“互联网+文化”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上云端”。建设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文化云融通线上与线下,把全区范围内的各类文化资源整合起来,进行数字化展示和信息发布,为公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平台窗口。群众只需登陆文化云,就可以访问文体场馆、预约文体培训、开展文化交流,享受“一站式”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云有四大特点:一是使用便捷。用户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网页、触摸屏等互联网终端,可以随时获取各类文化信息,分类查询文化培训内容,预约文化场馆,确保及时享受到优质文化服务。二是供给精准。通过文化云,群众在文化服务方面可以“提需求、点菜单”,政府根据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三是有效互动。文化云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社区,实现了城乡群众、文化部门、文化人才、社会组织的及时充分互动。四是管理高效。文化云产生的大数据,既可以全面准确掌握群众的文化需求状况,还可以作为文化管理部门、文化机构的效能考评依据,为加强与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整合优质文化资源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精准”。以文化云为载体,精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一是突出思想引领。去年以来,淄川区创新组织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十百千”宣讲工程,与文化云相结合,组建10个宣讲团、建设100家宣讲站、开展1000场宣讲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讲热潮。同时,整合基层文化宣传思想阵地,建立“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二是注重技能培训。经过调研,淄川区发现广大群众对于技能性的文化培训需求十分强烈。为此,在文化云中增加设置书画、摄影、舞蹈、戏曲等20余个门类的“基础课程”。特别是针对农民群众、贫困群众,积极开展刺绣、编织等劳动技能培训,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支持。三是完善定制服务。在文化云中设置“百姓点单”课程,群众可以及时反馈需求。通过梳理汇总,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专业教师前往授课,有效满足了广大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四是加强活动引导。通过文化云平台,集中发布全区内各类文体活动安排,实时显示送戏下乡、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信息,广大群众可以根据各自兴趣爱好,各取所需,及时参与。通过合理引导、及时疏导,保持了公共文化场所的秩序良好、运行规范。

  完善城乡15分钟服务圈实现公共文化阵地“接地气”。以文化云为依托,按照“均衡”和“全覆盖”的思路,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让广大城乡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一是强化人才保障。成立淄川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专门负责文化云运行。每个村居明确1名文化管理员,对各类文化场馆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和队伍,加强日常管护,确保正常运行。同时,面向社会广泛招募文化云志愿者教师,目前已从文化、教育、社会组织以及老教师、老艺人、民间艺术家中招募文化志愿者500余名,形成教师资源库和近千人的社会志愿组织。二是强化场地保障。投资5亿元新建区文化中心、体育公园,包含一系列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同时,利用闲置学校、企业房屋、农村场院等因地制宜地开辟文化活动场所,鼓励中小学校操场和音体美教室在“闲时”开放,将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淄川女子书画院等社会文化资源纳入其中,快速扩大了文体活动场所的覆盖面。整合教育、体育、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社会各界公共文化资源,形成“横到边、纵到底”、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统筹安排,最大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区已有文化云培训固定场所178处,城乡群众可在居住地附近开展文化活动,接受高水平的专业文化培训。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将文化云建设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区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按照文化云培训每课时100元、各类下乡惠民演出每场500至1000元的标准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去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社区广场艺术节、“热土欢歌”系列活动、老年艺术节等各级各类活动1500场次。

  淄川文化云自2017年4月运行以来,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空前提高,累计培训群众32万余人次,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数和规模同比提高179.4%。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全区新增各类文体场所84处,开设舞蹈、声乐、太极拳剑、剪纸、茶道、花道等十大门类课程10884课时。举办教师学员展示、才艺比拼、戏曲及其他综艺演出1500余场次,同比提高70.2%。显著拉动居民文化消费,群众直接增加文化消费额1900万元,通过带动相关产业消费,间接拉动文化消费8900余万元。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逐步形成,群众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