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宁夏
宁夏
在宁夏,感受不一样的年味
——“欢欢喜喜过大年”宁夏2024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红红火火
发布时间:2024-02-09 09:3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4-02-09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围绕文化艺术、公共服务、非遗保护、休闲消费、冰雪旅游、文博展览等方面,打造横向一体、纵向贯通、各级联动的“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从1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八)至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策划推出八大板块200余项主体活动,发放5000万元文旅消费券,推动春节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文化“火”起来、非遗“潮”起来、城乡“热”起来、年味“浓”起来、市场“旺”起来。


2024年“在宁夏·非遗过大年”文旅系列活动开幕式现场
  艺绽大地 过大年,看大戏
  在宁夏,一直流传着“过大年,看大戏”的习俗。“四生”“六旦”“二净”“一丑”,13门角色在戏台上拉开西北地区传统戏剧秦腔的大幕,伴随着板胡声起,生净行的高亢激越,旦角的婉转细腻,共同唱响塞上大地火热的生活,唱出浓浓的年味。2024年新春来临之际,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赴宁夏平罗县、闽宁镇、贺兰县、星海湖等地开展迎新春“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活动,全程演出6天,带来12场新年大戏,为基层民众热闹、欢腾的新春再添浓重的喜庆氛围。
  铿锵的锣鼓声、高亢的秦腔,将戏迷们吸引至台前。四方戏台上,《打砂锅》《月下来迟》《赶坡》等多部秦腔传统折子戏轮番上演,戏台侧面的乐队与台上的演员配合默契,鲜活的舞台形象、跌宕起伏的剧情,让观众领略传统戏曲的魅力;老道的唱腔、精致的妆容、扎实的唱功,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台上台下气氛热烈,村民们过足了戏瘾。
  在石嘴山市大武口星海镇隆惠村“送戏下乡”现场,村民们早早就拿着小板凳坐在戏台前等候开场。“我们都喜欢看戏,也爱唱戏,特别是从隆德移民到这里后,每年都盼着政府多送几场。”70多岁的隆惠村村民王大爷高兴地说,“天气好时,我还在路边唱两句呢!”
  当天,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艳、屈连英、韦小兵还在现场带来秦腔清唱,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屈连英说:“我连续很多年春节为老百姓演戏,这种通过戏曲为老百姓送新春祝福的形式,有助于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同时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凝聚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艺荟乡村 在家门口看“村晚”
  日前发布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继12地入选2023年“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后,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北塘村、平罗县城关镇、永宁县望洪镇宋澄村3个示范展示点入选2024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
  临近春节,作为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主题重点项目之一,宁夏以12个全国“四季村晚”示范点为引领,于1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八)至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期间组织各地开展20余场“村晚”。“村晚大联欢”模式开启,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整装待发,小戏小剧、诗歌、相声、武术、歌舞、社火等各类节目精彩荟萃,特产年货、艺术年货、非遗年货等齐聚一堂,红红火火的“村晚”为新春佳节奏响绚丽华章。
  春节前的宁夏依然寒意袭人,但各地“村晚”的演职人员和现场观众的热情丝毫不减。刚刚参加完“村晚”走台的平罗县大学生小张激动地介绍:“每年寒假回来,我都会参加舞龙舞狮这样的民俗活动,今年更有幸参加了‘村晚’,心里特别开心。”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薛庄村村民李大爷把手插在军大衣袖子里,笑着说:“过年就是要热闹么,这样欢天喜地搞活动,多好!”
  盐池县“村晚”通过举办“村光大道”农民非遗才艺大比拼总决赛,邀请宁夏优秀农民文艺节目以及鄂托克前旗、定边县等地优秀农民文艺节目同台演出,活动涵盖非遗集市、年货集市、乡村好物集市、“村红”直播带货、农民才艺展演等内容;平罗县“村晚”分为“团圆年”“家乡情”“中国梦”3个篇章,将情景表演、舞蹈、歌曲、语言内容相结合,重点突出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农民主体、文明风尚五大亮点,生动展现了平罗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西吉县“村晚”以“农村唱响富裕歌 农民舞动幸福曲”为主题,活动期间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民族团结宣传、技能培训、体育比赛等活动……此外,宁夏各地“村晚”都会在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云直播专栏播出。
  宁夏文化馆馆长韩桦认为,看了宁夏各地“村晚”,感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全民参与、融合发展,融新春集市、特色村晚文艺会演、文旅体验于一体,充满年味、村味和非遗味,较好呈现了新时代农民新风貌和乡村振兴新气象。
  文惠民心 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持续在线
  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甲辰龙年来临之际,宁夏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举办了一系列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节庆活动。包括特色展览、民俗体验、非遗展示、文创市集、研学教育等在内的特色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近日,由宁夏文化馆主办的2024年“迎新春”宁夏群众书法绘画摄影大赛在银川市美术馆举办展览。本届大赛围绕“隽美宁夏川”主题,征集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近3000幅,评选出入选作品300幅,最终获奖并参展的作品146幅。展览现场,互动体验区的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书法家以笔墨寄情,现场为市民书写“福”字和春联,送上诚挚的新年祝福。同时,市民还可以体验拓印龙年木版画的乐趣,在全家福拍照区免费拍摄和制作照片等。
  据介绍,“迎新春”宁夏群众书法绘画摄影大赛已经陪伴宁夏群众走过了十年岁月,见证了宁夏书法、绘画和摄影艺术的蓬勃发展,成为备受瞩目的群众文化盛事,是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活动。
  此外,宁夏文化馆节日期间还将与全国各省文化馆进行线上联动直播,各省春节群众文化活动将在宁夏公共文化云平台精彩上演,让观众足不出户领略各地风土人情。
  新春之际,恰逢寒假,宁夏图书馆热闹非凡,由宁夏图书馆主办的“阅游宁夏——图书馆里过大年”春节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国学诵读表演《打春图》、宁夏书画家送福送春联、跟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伏兆娥奶奶学习龙年剪纸等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关注,带着书香的喜庆气息弥漫在图书馆的各个角落。“我就是想带孩子来开开眼界,让孩子知道和新春有关的知识,了解春联、龙等传统文化元素。”张女士在活动现场表示。
  据了解,宁夏图书馆迎新春系列活动自1月27日至2月24日举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囊括19个线下和9个线上项目,同时联动宁夏各级市县图书馆,以“龙腾书海 春满文苑”为主题开展春节系列活动,包括“翰墨飘香迎新春 万福春联进万家”送福送春联、“迎新春 龙年做龙灯”手工DIY、“传古拓今 古韵流芳”中华传统印刷技艺体验、“迎新春沉浸式古籍寻游”VR体验、“阅享龙年”造型墙拍照打卡、“春之书香阅读心声”问卷调查、喜庆民俗活动展在内的多个新春主题活动同时启动,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文润生活 在非遗中共话文化年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不断丰裕的当下,年味成为埋藏在人们心底的精神追求。有人说,年味本质上在于那种仪式感和氛围感。那么,如何在文化体验中营造仪式感和氛围感?非遗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琳琅满目的非遗好物,轮番登场的非遗大戏,玻璃画、马氏手掌画、吹糖人、古法手工制香、建窑建盏烧制、花灯制作、蜡染、刺绣等传统非遗技艺齐聚一堂,与观众共话中华文化、共享家国情怀。
  日前,2024年“在宁夏·非遗过大年”文旅系列活动开幕式在银川市西夏区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举行,情景秧歌《春官赐福》、独唱《把福带回家》、年俗情景歌舞《故乡的年》等文艺节目轮番登台,精彩的演绎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此外,精彩的《看见贺兰》沉浸式演出、沉浸式实景灯光秀也为活动增色添彩,给游客带来绝佳的视听享受。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在宁夏·非遗过大年”标识,以及原创主题曲《在宁夏,过大年》,并为第八批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授牌。
  据了解,本次活动围绕“在宁夏·非遗过大年”主题,根据“腊八、小年、除夕、元宵、燎疳”五个节点,结合地域年俗特点,策划各地级市非遗过大年主题场景活动,打造多个县(市、区)特色打卡分享点,构建起“1+4+N”的非遗过大年文旅系列活动格局。
  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为强化非遗保护传承、营造浓郁的春节氛围增色助力。宁夏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作品展销暨非遗年货市集汇集“非遗进万家·文旅展风采”非遗创意大赛成果,举办非遗作品展示、非遗节目展演、非遗年货销售等活动,同时还将开展“非遗过大年·漫游宁夏川”行赏体验大拜年活动,组成“在宁夏·非遗过大年”体验导赏团,开展行走宁夏、悦赏非遗、品味年俗等活动。据悉,体验导赏团将依次参与吴忠市“幸福到龘·浓情腊八”、中卫市“幸福乡村·小年祈福”、银川市“龙腾盛世·福耀银川”、固原市“民俗盛宴·喜闹元宵”、石嘴山市“龙耀福地·跃动丰年”主题场景活动并进行打卡分享,通过情景表演、现场体验、讲解互动、采录直播等形式,增强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和获得感,彰显宁夏年俗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在宁夏·非遗过大年”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文明探源 到博物馆里过大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甲辰新春之际,宁夏各级博物馆推出以春节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展览、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体验和社教研学等127项文化活动,让公众通过博物馆感知文物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在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新年俗。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勇敢奋进、活力无穷、吉祥如意等多重寓意,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日前,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指导,宁夏博物馆、中国文物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之“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在宁夏博物馆开展。该展览汇集全国60余家文博单位的数百件龙纹题材文物和艺术品,以图片联展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宁夏博物馆精心挑选了10余件以龙为主题纹饰的瓷器、铜器等馆藏文物集中展出,让广大观众近距离欣赏文物里的中国龙。开展当天,《来龙去脉——龙形象的诞生与演变》主题知识讲座和手工制作龙形小夜灯活动同步举办,近百名青少年观众在欣赏龙、了解龙的同时,亲手制作“龙”。现场还有一批身着黄马甲的“小小讲解员”穿梭在展厅中,吸引了游客的关注。来自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湖畔分校、被评为宁夏博物馆优秀“小小讲解员”的张珈硕骄傲地说:“岩画是‘石刻史书’,能为大家讲述宁夏岩画,我感到非常自豪。最近我已经向60余名游客讲解了4次,春节期间还将讲解3次。”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宁夏博物馆已成功举办了17届“小小讲解员”活动,共培训近千名“小小讲解员”,成为该馆品牌社教活动。
  据悉,春节期间,宁夏博物馆还将依托该展览开展“八面玲‘龙’——创意绘画大碰撞”活动,把展览内容变成孩子们笔下生动的图画,激发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国际博物馆界有一个理念: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博物馆在利用丰富馆藏开展公共教育、实现社会功能方面大有可为。宁夏各地博物馆结合本地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特色资源,推出剪纸、做花灯、做竹编、送春联、猜灯谜等系列民俗体验活动。其中,宁夏固原博物馆推出“巧手剪春”龙年剪纸、“雕版印福”拓印等活动;宁夏地质博物馆推出“灵龙送福”新春特辑活动;灵武博物馆推出“我在灵武博物馆修陶瓷”体验活动;彭阳县博物馆推出制作中国结、学习非遗竹编画、博物馆里寻宝等“迎新春,贺新岁”系列活动;石嘴山市博物馆开展木版雕刻画拓印研学活动等,均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形式,提高了公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武裕国表示,“欢欢喜喜过大年”宁夏2024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是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做好2024年春节工作的部署要求,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效转化的积极实践。“2024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丰富公共文化供给,着眼赓续文脉,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上实现新突破,助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优实践地和新时代文化强区建设。”武裕国说。(崔娜)
上一篇:
下一篇: 宁夏持续推进文旅创新升级工程